资中刻章|资中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
资中刻章|资中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资中
善篆刻的金陵胡文季老先生赠我名章一枚,是汉白文二字印,左右分布,材质虽普通玉石,然方寸之间,其书法、刀法、章法气韵怡然,风骨颇佳,把玩再三,爱不释手。
说起印章,记得有一个记载印章来源的神话传说很有趣,汉代纬书《春秋合成图》:“尧坐舟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后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虽然神话传说给印章的诞生增加了某种神秘的色彩,且不足为信,但也让热爱印章艺术的人们平添了一份乐趣。
其实中国的雕刻文字,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从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一直到如今的政府公章、单位公章、书画家印章,无一不是熏染着刻字艺术的演变与革新。
明朝万历五年进士屠隆先生,在他的小品文《印章》中将印章的刻制过程与心得跃然呈现在纸上,“近刻玉章,并无昆吾刀‘蟾酥’之说,惟用真菊花钢煅而为刀,阔五分,厚三分,刀口平磨,取其平尖锋头为用。将玉章书篆文,以木架钤定,用刀随文镌之,一刀弗入,再锲一刀,多则三锲,玉屑起矣。但不可以力胜之,则滑而难刻。运刀以腕,更置砺石于旁,时时磨刀,使锋芒坚利,无不胜也,别无他术。”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先生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文人之间以印章为题的诗词也非常有意思。北宋大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写过《戏赠米元章二首》,其中“我有元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元晖继阿章。”相传,黄庭坚藏有一方古印,是汉代的铜质官印,上面镌有“元晖”两个篆字,已经有上千年历史,非常珍贵,为了表示对米芾大儿子米友仁(小名虎儿,善行书)的喜爱,就把这方印送给了米芾,还建议他以印上的印文取为米友仁的字,传递了一段米黄之间书法大家友谊的佳话。
《神秘的印章》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古董店老板老王在整理店里的藏品时,发现了一枚神秘的印章。这枚印章材质奇特,上面的图案和文字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老王对这枚印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翻阅各种古籍和资料,试图揭开印章的秘密。然而,经过多番努力,仍然一无所获。
就在老王感到沮丧的时候,一个神秘的陌生人来到了店里。陌生人看到这枚印章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告诉老王,这枚印章有着非凡的来历,它与一个古老的宝藏有关。
老王半信半疑,但陌生人的话语却让他心动不已。陌生人提出与老王合作,一起寻找宝藏。在利益的诱惑下,老王决定跟随陌生人踏上寻宝之旅。
他们沿着线索,走过了许多山川河流,历经了种种艰难险阻。在这个过程中,老王逐渐发现陌生人的真实目的并非寻找宝藏那么简单。
原来,陌生人是一个不法分子,他想利用这枚印章找到宝藏,然后将其占为己有。老王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危险之中,他决定摆脱陌生人,保护印章。
最终,老王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摆脱了陌生人,并将印章交给了相关的文物部门。经过专家的研究,印章的秘密终于被揭开,它见证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刻章艺术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刻章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教授学生刻章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刻章的基本技法,如阴刻、阳刻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提高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刻章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
阴刻和阳刻的基本技法。
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刻章作品。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刻刀的力度和角度,以达到理想的刻制效果。
帮助学生在刻制过程中处理细节,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刻章艺术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等基础知识。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刻章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刻制印章,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设计和创作思路,相互交流学习。
四、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刻刀、印石、印泥、砂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展示台等。
教学课件:包含刻章艺术的历史、技法、作品欣赏等内容的 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精美的刻章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刻章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刻章的艺术特点。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介绍刻章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通过 PPT 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刻章作品。
讲解刻章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刻刀的种类、印石的选择等,并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详细讲解刻章的基本技法,包括阴刻、阳刻的特点和操作方法,结合图片和简单的示例进行说明。
(三)教师示范(10 分钟)
教师在展示台上现场示范刻制一枚简单的印章,边刻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强调刻刀的握法、用力的技巧以及如何避免错误。
(四)学生实践(45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或文字,用铅笔在印石上进行初步设计。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设计和刻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刻刀。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印章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进行展示。
组织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刻章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和学生的实践情况。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刻章,提高自己的技艺。
六、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枚更复杂的印章。
推荐相关的书籍、网站和展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刻章艺术。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刻章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刻刀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适中的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刀法在篆刻艺术中对表现力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
不同的刀法能够创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例如,犀利明快的刀法会营造出一种简洁、干练的氛围,给人以直接而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沉稳凝重的刀法则能塑造出庄重、肃穆的感觉,使作品充满历史的厚重感。
凸显印文的精神内涵
刀法的运用可以强化印文所表达的精神特质。如果印文想要传达出果敢、坚毅的情感,刚劲有力的刀法就能更好地凸显这种特质;若印文意在表现含蓄、婉约之美,细腻柔和的刀法则能将这种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塑造作品的风格特征
是形成篆刻作品风格的关键要素之一。奔放豪迈的刀法可能造就豪放派的风格,作品充满张力与激情;而细腻精巧的刀法则可能促成婉约派的风格,作品尽显精致与典雅。
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通过刀法的深浅、宽窄变化,可以在平面的印面上塑造出立体的效果。比如,在阴刻中,较深且宽窄不一的刀法可以让印文有凹陷的层次感;在阳刻中,通过刀法的轻重变化能使凸起的部分更具立体感。
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刀法犹如作者的笔触,直接反映其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在心情激昂时,可能运用急促有力的刀法;而在心境平和时,刀法或许会更加沉稳舒缓。
赋予作品生命力和动感
灵活多变的刀法可以让印文线条仿佛具有生命,展现出流动、跳跃的态势。比如,富有节奏感的刀法能让印文看起来像是在舞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品位
精湛独特的刀法能够使作品在艺术上达到更高的境界,提升其在审美上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从而增加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例如,丁敬的篆刻刀法苍劲质朴,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古拙之美;而邓石如的刀法流畅婉转,其作品则展现出一种灵动飘逸的韵味。总之,刀法是篆刻艺术表现力的核心要素,决定了作品最终呈现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教案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刻章艺术文化内涵的方法:
故事引入:在教案的开头,讲述一些与刻章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比如古代名人印章背后的故事,或者印章在重要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例如,可以讲述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的传说,引发学生对印章所承载的权力和象征意义的思考。
文化背景讲解:专门设置一个环节,详细介绍刻章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包括不同朝代印章的特点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比如,讲解明清时期文人印章的兴起与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
作品对比分析:展示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刻章作品,让学生对比它们的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可以将秦汉时期庄重雄浑的印章与明清时期文人印章的清秀典雅进行对比,分析时代文化对印章风格的影响。
诗词引用:在讲解过程中,引用一些古代诗词中提到印章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印章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如“应念衔恩最深者,春来为寿拜尊前。印封龟纽知颁爵,冠饰蝉緌更珥貂。”(徐夤《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通过诗句让学生理解印章与荣誉、地位的关联。
哲学思考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刻章艺术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如阴阳平衡在阴刻和阳刻技法中的体现,或者方寸之间展现大千世界所体现的以小见大的哲学观念。
例如,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在小小的印章上,艺术家能够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刀法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文化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刻章艺术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促进文化交流和思维碰撞。
实地考察或线上参观:如果条件允许,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印章博物馆或者通过线上虚拟参观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刻章艺术的文化魅力。
现代应用分析:探讨刻章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在书画作品、文化礼品中的运用,分析其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内涵。资中刻章|资中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此句意思是古人们篆刻都思考着能有自己的见解,发挥自我个性,其作品如岭上的云彩般舒卷自如。能看到六朝唐宋时期印章中的妙处,而不只是墨守汉代的篆刻方法。
“文字源:老少村前笑点头,渔樵热闹庆丰收。折枝划地勤推算,耐可夤缘文字留。”
描述了古老文字起源于先人的折枝划地推算,而后应缘产生并留传下来。
“甲骨文字:卜辞出土撼安阳,刻画归真笔法藏。长叹当年龙骨梦,问谁读破古文章。”
讲述清朝末期发现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其文字为世人所知。这是中国现存古老的成熟文字,令人感叹谁能读懂其中的古文章。
“钟鼎文字:好战君王乱记功,狂言特写庙堂中。于今宝器证天下,独数辉煌唱大同。”
提到钟鼎上的文字是君王记功的体现,如今这些宝器成为天下的见证,独自诉说着辉煌。
“古陶文字:立事超前酒养尊,沽名巧述字留痕。相疑虚实感怀久,合拍绳规文气存。”
描绘了古陶文字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趣味。
“简牍文字:竹木显灵言大业,柔肠墨迹被泥丸。破尘气势风霜度,来岁生机意未阑。”
说明书写在竹简和木牍上的古老文字,虽历经风霜,仍蕴含着生机和意义。
“鸟虫文字:战火扰心天际空,旌旗耀武眼前红。越王面壁闻莺语,亮剑安然说鸟虫。”
展现了鸟虫文字变化莫测,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独特魅力。
“秦篆文字:诸侯争霸鼓声先,捷报秦皇一统天。望海造神心不死,率师血铸太山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有了秦篆文字,反映出其统治的雄心。
“缪篆文字:驱龙寄影出新招,方折谙时远叫嚣。话到挥戈疏密处,偏闻九转圣明遨。”
形容缪篆文字的形态和特点。
“古砖文字:江东得势报平安,鄂邑吞声侍笔端。放眼天朝标记读,莫嫌山角几人看。”
体现了古砖文字在记录历史和表达意愿方面的作用。
“自刻章:石头属于过去,上面所刻除了刀痕。因为年头已远认不出所以,先是将石头放在一张粗砂上打磨,迫使陌生人从身体搬离。然后化为粉末,没有人能还原金石般的固执。直到一个截面的沟壑被彻底消除,就将石头放到一张细砂上。用心安抚,不敢惊动一丝呼吸。现在始能拿出刻刀,刻我蓄谋已久的狂狷——为自己立传。行刀时,选择以阴文小篆推进。一刀一锉,将名字从石心中剜出。吹一口气,名字在刀口散开。纷纷跌落在地,命运与我无关。只是石头刻度——有了锥心后的快感。”
善篆刻的金陵胡文季老先生赠我名章一枚,是汉白文二字印,左右分布,材质虽普通玉石,然方寸之间,其书法、刀法、章法气韵怡然,风骨颇佳,把玩再三,爱不释手。
说起印章,记得有一个记载印章来源的神话传说很有趣,汉代纬书《春秋合成图》:“尧坐舟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后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虽然神话传说给印章的诞生增加了某种神秘的色彩,且不足为信,但也让热爱印章艺术的人们平添了一份乐趣。
其实中国的雕刻文字,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从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一直到如今的政府公章、单位公章、书画家印章,无一不是熏染着刻字艺术的演变与革新。
明朝万历五年进士屠隆先生,在他的小品文《印章》中将印章的刻制过程与心得跃然呈现在纸上,“近刻玉章,并无昆吾刀‘蟾酥’之说,惟用真菊花钢煅而为刀,阔五分,厚三分,刀口平磨,取其平尖锋头为用。将玉章书篆文,以木架钤定,用刀随文镌之,一刀弗入,再锲一刀,多则三锲,玉屑起矣。但不可以力胜之,则滑而难刻。运刀以腕,更置砺石于旁,时时磨刀,使锋芒坚利,无不胜也,别无他术。”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先生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文人之间以印章为题的诗词也非常有意思。北宋大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写过《戏赠米元章二首》,其中“我有元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元晖继阿章。”相传,黄庭坚藏有一方古印,是汉代的铜质官印,上面镌有“元晖”两个篆字,已经有上千年历史,非常珍贵,为了表示对米芾大儿子米友仁(小名虎儿,善行书)的喜爱,就把这方印送给了米芾,还建议他以印上的印文取为米友仁的字,传递了一段米黄之间书法大家友谊的佳话。
《神秘的印章》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古董店老板老王在整理店里的藏品时,发现了一枚神秘的印章。这枚印章材质奇特,上面的图案和文字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老王对这枚印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翻阅各种古籍和资料,试图揭开印章的秘密。然而,经过多番努力,仍然一无所获。
就在老王感到沮丧的时候,一个神秘的陌生人来到了店里。陌生人看到这枚印章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告诉老王,这枚印章有着非凡的来历,它与一个古老的宝藏有关。
老王半信半疑,但陌生人的话语却让他心动不已。陌生人提出与老王合作,一起寻找宝藏。在利益的诱惑下,老王决定跟随陌生人踏上寻宝之旅。
他们沿着线索,走过了许多山川河流,历经了种种艰难险阻。在这个过程中,老王逐渐发现陌生人的真实目的并非寻找宝藏那么简单。
原来,陌生人是一个不法分子,他想利用这枚印章找到宝藏,然后将其占为己有。老王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危险之中,他决定摆脱陌生人,保护印章。
最终,老王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摆脱了陌生人,并将印章交给了相关的文物部门。经过专家的研究,印章的秘密终于被揭开,它见证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刻章艺术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刻章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教授学生刻章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刻章的基本技法,如阴刻、阳刻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提高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刻章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
阴刻和阳刻的基本技法。
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刻章作品。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刻刀的力度和角度,以达到理想的刻制效果。
帮助学生在刻制过程中处理细节,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刻章艺术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等基础知识。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刻章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刻制印章,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设计和创作思路,相互交流学习。
四、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刻刀、印石、印泥、砂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展示台等。
教学课件:包含刻章艺术的历史、技法、作品欣赏等内容的 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精美的刻章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刻章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刻章的艺术特点。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介绍刻章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通过 PPT 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刻章作品。
讲解刻章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刻刀的种类、印石的选择等,并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详细讲解刻章的基本技法,包括阴刻、阳刻的特点和操作方法,结合图片和简单的示例进行说明。
(三)教师示范(10 分钟)
教师在展示台上现场示范刻制一枚简单的印章,边刻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强调刻刀的握法、用力的技巧以及如何避免错误。
(四)学生实践(45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或文字,用铅笔在印石上进行初步设计。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设计和刻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刻刀。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印章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进行展示。
组织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刻章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和学生的实践情况。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刻章,提高自己的技艺。
六、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枚更复杂的印章。
推荐相关的书籍、网站和展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刻章艺术。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刻章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刻刀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适中的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刀法在篆刻艺术中对表现力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
不同的刀法能够创造出截然不同的氛围。例如,犀利明快的刀法会营造出一种简洁、干练的氛围,给人以直接而强烈的视觉冲击;而沉稳凝重的刀法则能塑造出庄重、肃穆的感觉,使作品充满历史的厚重感。
凸显印文的精神内涵
刀法的运用可以强化印文所表达的精神特质。如果印文想要传达出果敢、坚毅的情感,刚劲有力的刀法就能更好地凸显这种特质;若印文意在表现含蓄、婉约之美,细腻柔和的刀法则能将这种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塑造作品的风格特征
是形成篆刻作品风格的关键要素之一。奔放豪迈的刀法可能造就豪放派的风格,作品充满张力与激情;而细腻精巧的刀法则可能促成婉约派的风格,作品尽显精致与典雅。
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通过刀法的深浅、宽窄变化,可以在平面的印面上塑造出立体的效果。比如,在阴刻中,较深且宽窄不一的刀法可以让印文有凹陷的层次感;在阳刻中,通过刀法的轻重变化能使凸起的部分更具立体感。
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刀法犹如作者的笔触,直接反映其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在心情激昂时,可能运用急促有力的刀法;而在心境平和时,刀法或许会更加沉稳舒缓。
赋予作品生命力和动感
灵活多变的刀法可以让印文线条仿佛具有生命,展现出流动、跳跃的态势。比如,富有节奏感的刀法能让印文看起来像是在舞动,充满生机与活力。
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品位
精湛独特的刀法能够使作品在艺术上达到更高的境界,提升其在审美上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从而增加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例如,丁敬的篆刻刀法苍劲质朴,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古拙之美;而邓石如的刀法流畅婉转,其作品则展现出一种灵动飘逸的韵味。总之,刀法是篆刻艺术表现力的核心要素,决定了作品最终呈现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教案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刻章艺术文化内涵的方法:
故事引入:在教案的开头,讲述一些与刻章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比如古代名人印章背后的故事,或者印章在重要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例如,可以讲述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的传说,引发学生对印章所承载的权力和象征意义的思考。
文化背景讲解:专门设置一个环节,详细介绍刻章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包括不同朝代印章的特点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比如,讲解明清时期文人印章的兴起与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
作品对比分析:展示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刻章作品,让学生对比它们的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可以将秦汉时期庄重雄浑的印章与明清时期文人印章的清秀典雅进行对比,分析时代文化对印章风格的影响。
诗词引用:在讲解过程中,引用一些古代诗词中提到印章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印章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如“应念衔恩最深者,春来为寿拜尊前。印封龟纽知颁爵,冠饰蝉緌更珥貂。”(徐夤《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通过诗句让学生理解印章与荣誉、地位的关联。
哲学思考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刻章艺术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如阴阳平衡在阴刻和阳刻技法中的体现,或者方寸之间展现大千世界所体现的以小见大的哲学观念。
例如,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在小小的印章上,艺术家能够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刀法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文化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刻章艺术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促进文化交流和思维碰撞。
实地考察或线上参观:如果条件允许,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印章博物馆或者通过线上虚拟参观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刻章艺术的文化魅力。
现代应用分析:探讨刻章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在书画作品、文化礼品中的运用,分析其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内涵。资中刻章|资中公章、财务章、合同章大铭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此句意思是古人们篆刻都思考着能有自己的见解,发挥自我个性,其作品如岭上的云彩般舒卷自如。能看到六朝唐宋时期印章中的妙处,而不只是墨守汉代的篆刻方法。
“文字源:老少村前笑点头,渔樵热闹庆丰收。折枝划地勤推算,耐可夤缘文字留。”
描述了古老文字起源于先人的折枝划地推算,而后应缘产生并留传下来。
“甲骨文字:卜辞出土撼安阳,刻画归真笔法藏。长叹当年龙骨梦,问谁读破古文章。”
讲述清朝末期发现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其文字为世人所知。这是中国现存古老的成熟文字,令人感叹谁能读懂其中的古文章。
“钟鼎文字:好战君王乱记功,狂言特写庙堂中。于今宝器证天下,独数辉煌唱大同。”
提到钟鼎上的文字是君王记功的体现,如今这些宝器成为天下的见证,独自诉说着辉煌。
“古陶文字:立事超前酒养尊,沽名巧述字留痕。相疑虚实感怀久,合拍绳规文气存。”
描绘了古陶文字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趣味。
“简牍文字:竹木显灵言大业,柔肠墨迹被泥丸。破尘气势风霜度,来岁生机意未阑。”
说明书写在竹简和木牍上的古老文字,虽历经风霜,仍蕴含着生机和意义。
“鸟虫文字:战火扰心天际空,旌旗耀武眼前红。越王面壁闻莺语,亮剑安然说鸟虫。”
展现了鸟虫文字变化莫测,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独特魅力。
“秦篆文字:诸侯争霸鼓声先,捷报秦皇一统天。望海造神心不死,率师血铸太山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有了秦篆文字,反映出其统治的雄心。
“缪篆文字:驱龙寄影出新招,方折谙时远叫嚣。话到挥戈疏密处,偏闻九转圣明遨。”
形容缪篆文字的形态和特点。
“古砖文字:江东得势报平安,鄂邑吞声侍笔端。放眼天朝标记读,莫嫌山角几人看。”
体现了古砖文字在记录历史和表达意愿方面的作用。
“自刻章:石头属于过去,上面所刻除了刀痕。因为年头已远认不出所以,先是将石头放在一张粗砂上打磨,迫使陌生人从身体搬离。然后化为粉末,没有人能还原金石般的固执。直到一个截面的沟壑被彻底消除,就将石头放到一张细砂上。用心安抚,不敢惊动一丝呼吸。现在始能拿出刻刀,刻我蓄谋已久的狂狷——为自己立传。行刀时,选择以阴文小篆推进。一刀一锉,将名字从石心中剜出。吹一口气,名字在刀口散开。纷纷跌落在地,命运与我无关。只是石头刻度——有了锥心后的快感。”
展开全文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