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新闻
承德刻章|承德刻章公司|承德刻章店
发布时间: 2024-09-15 02:17 更新时间: 2024-11-26 07:02
观看承德刻章|承德刻章公司|承德刻章店视频
承德刻章|承德刻章公司|承德刻章店
刀法在篆刻艺术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塑造线条形态
决定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形态特征。不同的刀法运用可以产生或刚劲、或柔和、或纤细、或粗壮的线条,从而塑造出丰富多样的印面效果。
例如,冲刀可以形成较为流畅的长线条,适合表现豪放洒脱的风格;切刀则容易产生短而富有节奏感的线条,营造出古朴凝重的氛围。
表现质感和肌理
创造出不同的质感和肌理效果,如光滑、粗糙、斑驳、细腻等。
使印章表面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如石材的纹理、刀刻的痕迹等,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真实感。
传达情感和个性
是作者情感和个性的直接表达工具。奔放有力的刀法可能反映作者的激情和豪迈;细腻婉约的刀法则可能体现作者的内敛和含蓄。
比如齐白石的篆刻刀法刚猛果决,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构建空间与布局
通过刀法的轻重、疏密来调整印面的空间布局,实现虚实相生、疏密得当的效果。
巧妙的刀法运用可以使印文在方寸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的空间关系。
体现艺术风格
是形成不同艺术风格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篆刻流派往往具有独特的刀法特点,如浙派的刀法以切刀为主,线条凝重;皖派则冲切结合,风格多样。
帮助作者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辨识度。
增加艺术韵味
自然的崩裂、残损等刀法效果能为作品增添意外之美和古拙韵味。
使作品在规整中蕴含变化,在严谨中透露出灵动,提升艺术的审美价值。
刀法在篆刻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艺术表达、展现个性风格、构建形式美感的重要手段。
教案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刻章艺术文化内涵的方法:
故事引入:在教案的开头,讲述一些与刻章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比如古代名人印章背后的故事,或者印章在重要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例如,可以讲述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的传说,引发学生对印章所承载的权力和象征意义的思考。
文化背景讲解:专门设置一个环节,详细介绍刻章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包括不同朝代印章的特点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比如,讲解明清时期文人印章的兴起与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
作品对比分析:展示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刻章作品,让学生对比它们的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可以将秦汉时期庄重雄浑的印章与明清时期文人印章的清秀典雅进行对比,分析时代文化对印章风格的影响。
诗词引用:在讲解过程中,引用一些古代诗词中提到印章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印章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如“应念衔恩Zui深者,春来为寿拜尊前。印封龟纽知颁爵,冠饰蝉緌更珥貂。”(徐夤《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通过诗句让学生理解印章与荣誉、地位的关联。
哲学思考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刻章艺术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如阴阳平衡在阴刻和阳刻技法中的体现,或者方寸之间展现大千世界所体现的以小见大的哲学观念。
例如,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在小小的印章上,艺术家能够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刀法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文化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刻章艺术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促进文化交流和思维碰撞。
实地考察或线上参观:如果条件允许,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印章博物馆或者通过线上虚拟参观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刻章艺术的文化魅力。
现代应用分析:探讨刻章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在书画作品、文化礼品中的运用,分析其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内涵。
《刻章艺术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刻章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教授学生刻章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刻章的基本技法,如阴刻、阳刻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提高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刻章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
阴刻和阳刻的基本技法。
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刻章作品。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刻刀的力度和角度,以达到理想的刻制效果。
帮助学生在刻制过程中处理细节,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刻章艺术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等基础知识。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刻章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刻制印章,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设计和创作思路,相互交流学习。
四、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刻刀、印石、印泥、砂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展示台等。
教学课件:包含刻章艺术的历史、技法、作品欣赏等内容的 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精美的刻章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刻章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刻章的艺术特点。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介绍刻章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通过 PPT 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刻章作品。
讲解刻章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刻刀的种类、印石的选择等,并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详细讲解刻章的基本技法,包括阴刻、阳刻的特点和操作方法,结合图片和简单的示例进行说明。
(三)教师示范(10 分钟)
教师在展示台上现场示范刻制一枚简单的印章,边刻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强调刻刀的握法、用力的技巧以及如何避免错误。
(四)学生实践(45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或文字,用铅笔在印石上进行初步设计。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设计和刻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刻刀。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印章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进行展示。
组织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刻章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和学生的实践情况。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刻章,提高自己的技艺。
六、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枚更复杂的印章。
推荐相关的书籍、网站和展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刻章艺术。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刻章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刻刀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适中的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善篆刻的金陵胡文季老先生赠我名章一枚,是汉白文二字印,左右分布,材质虽普通玉石,然方寸之间,其书法、刀法、章法气韵怡然,风骨颇佳,把玩再三,爱不释手。
说起印章,记得有一个记载印章来源的神话传说很有趣,汉代纬书《春秋合成图》:“尧坐舟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后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虽然神话传说给印章的诞生增加了某种神秘的色彩,且不足为信,但也让热爱印章艺术的人们平添了一份乐趣。
其实中国的雕刻文字,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从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一直到如今的政府公章、单位公章、书画家印章,无一不是熏染着刻字艺术的演变与革新。
明朝万历五年进士屠隆先生,在他的小品文《印章》中将印章的刻制过程与心得跃然呈现在纸上,“近刻玉章,并无昆吾刀‘蟾酥’之说,惟用真菊花钢煅而为刀,阔五分,厚三分,刀口平磨,取其平尖锋头为用。将玉章书篆文,以木架钤定,用刀随文镌之,一刀弗入,再锲一刀,多则三锲,玉屑起矣。但不可以力胜之,则滑而难刻。运刀以腕,更置砺石于旁,时时磨刀,使锋芒坚利,无不胜也,别无他术。”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先生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文人之间以印章为题的诗词也非常有意思。北宋大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写过《戏赠米元章二首》,其中“我有元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元晖继阿章。”相传,黄庭坚藏有一方古印,是汉代的铜质官印,上面镌有“元晖”两个篆字,已经有上千年历史,非常珍贵,为了表示对米芾大儿子米友仁(小名虎儿,善行书)的喜爱,就把这方印送给了米芾,还建议他以印上的印文取为米友仁的字,传递了一段米黄之间书法大家友谊的佳话。
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刻章艺术的成功案例:
北京琉璃厂西街的张国瑞:他是张氏篆刻的第三代传人,其家族在琉璃厂西街胡同的小平房传承中国传统篆刻技艺近百年。张国瑞的祖父张樾丞曾接到新中国开国大印的设计任务,父亲张幼丞参加了原料粗加工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张幼丞成为印刻此届奥运会中国印的中流砥柱;而在2020年疫情期间,张国瑞用一方两公斤的章料,刻下“天佑中华”四字,向奋战一线的人员致敬。他们祖孙三代的印刻技法一脉相承,炽热的爱国之心更是世代相传。
曲阜林前社区与孔府印阁:林前社区受儒学浸染,村民普遍从事木雕、篆刻、汉服等,其中篆刻技艺尤为出众,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孔府印阁积极触网,2008年首先在淘宝开设篆刻店铺,打破了销售的地域局限,搭建了平台并吸纳众多匠人。近年来,借助直播的东风,其印章生意越发红火,每天能生产1.2万至1.5万枚印章。孔府印阁还打造了50多个直播间、30多个直播账号,不断创新产品形式与内容,推出100多类富含创意和国潮元素的文创产品。同时,公司帮助社区篆刻师傅开设、管理线上店铺,带动了大量就业。例如张国亮是孔府印阁的首席篆刻师,已有30多年从业经历,其女儿张梦溪受父亲影响也从事相关工作,负责运营,父女间的交流也促进了篆刻内容的创新。
温州的篆刻发展:温州市文联、温州市书协通过连年举办“方介堪奖”篆刻大赛、开设名家讲座等方式,推动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他们坚持传统与创新结合,吸引年轻一代进入篆刻队伍。在全国第九届篆刻作品展览中,温州有6人作品入展,占浙江省入展数量的四分之一,彰显了温州作为书法名城的强劲实力。此外,温州还通过举办书画篆刻培训班、开展各类主题书画篆刻作品展赛等活动,提升群众对书画篆刻艺术的兴趣,促进了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
广州西关的项颂秋:他生于刻章世家,14岁开始入行,61年时间刻过的章超过5万枚。其叔公项信南是清末广州金石篆刻家,父亲项少南也颇有名气,三代人给不少名人政要刻过章。项颂秋的拿手绝活是叠字章,国内能刻的手艺人屈指可数。虽然如今公章多采用电脑刻印技术,但一些客人因特殊需求仍会找他,如刻花体英文、定制图案或中文字库没有收录的文字等。2015年,他获评“岭南文化艺术工艺师”。承德刻章|承德刻章公司|承德刻章店
刻章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古埃及,人们就开始使用刻有各种象形文字的印章,用以标记所有权、身份以及事务的有效性。
而中国的篆刻艺术,迄今也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它兴起于先秦。殷商时代,人们已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骨文),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或鉨,玺为在玉上刻制的,鉨是金属上刻制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从此鉨就废而不用了,这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的规制。
秦代时,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
篆刻发展到唐、宋、元时期,处于衰微阶段。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基本分家,使得篆刻艺术走起了下坡路。不过,元末时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作治印材料,石料成为理想的制印材料。
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复兴时期,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其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作用。文彭是文征明的儿子,他发现“灯光石”冻石可作治印材料并加以倡导,此后石材被广泛应用。此后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众多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繁荣景象。直至近现代的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
在古代,印章具有实用功能,是权力和凭证的信物,也能反映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而随着时间推移,篆刻逐渐成为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它将书法的笔意、绘画的构图和刀法的雕刻神韵完美结合,在方寸之间展现出万千气象。
刀法在篆刻艺术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塑造线条形态
决定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形态特征。不同的刀法运用可以产生或刚劲、或柔和、或纤细、或粗壮的线条,从而塑造出丰富多样的印面效果。
例如,冲刀可以形成较为流畅的长线条,适合表现豪放洒脱的风格;切刀则容易产生短而富有节奏感的线条,营造出古朴凝重的氛围。
表现质感和肌理
创造出不同的质感和肌理效果,如光滑、粗糙、斑驳、细腻等。
使印章表面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如石材的纹理、刀刻的痕迹等,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真实感。
传达情感和个性
是作者情感和个性的直接表达工具。奔放有力的刀法可能反映作者的激情和豪迈;细腻婉约的刀法则可能体现作者的内敛和含蓄。
比如齐白石的篆刻刀法刚猛果决,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构建空间与布局
通过刀法的轻重、疏密来调整印面的空间布局,实现虚实相生、疏密得当的效果。
巧妙的刀法运用可以使印文在方寸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营造出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的空间关系。
体现艺术风格
是形成不同艺术风格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篆刻流派往往具有独特的刀法特点,如浙派的刀法以切刀为主,线条凝重;皖派则冲切结合,风格多样。
帮助作者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辨识度。
增加艺术韵味
自然的崩裂、残损等刀法效果能为作品增添意外之美和古拙韵味。
使作品在规整中蕴含变化,在严谨中透露出灵动,提升艺术的审美价值。
刀法在篆刻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艺术表达、展现个性风格、构建形式美感的重要手段。
教案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刻章艺术文化内涵的方法:
故事引入:在教案的开头,讲述一些与刻章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比如古代名人印章背后的故事,或者印章在重要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例如,可以讲述秦始皇的传国玉玺的传说,引发学生对印章所承载的权力和象征意义的思考。
文化背景讲解:专门设置一个环节,详细介绍刻章艺术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包括不同朝代印章的特点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比如,讲解明清时期文人印章的兴起与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哲学思想之间的联系。
作品对比分析:展示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刻章作品,让学生对比它们的差异,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
可以将秦汉时期庄重雄浑的印章与明清时期文人印章的清秀典雅进行对比,分析时代文化对印章风格的影响。
诗词引用:在讲解过程中,引用一些古代诗词中提到印章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印章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如“应念衔恩Zui深者,春来为寿拜尊前。印封龟纽知颁爵,冠饰蝉緌更珥貂。”(徐夤《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通过诗句让学生理解印章与荣誉、地位的关联。
哲学思考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刻章艺术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如阴阳平衡在阴刻和阳刻技法中的体现,或者方寸之间展现大千世界所体现的以小见大的哲学观念。
例如,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在小小的印章上,艺术家能够通过巧妙的布局和刀法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文化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刻章艺术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促进文化交流和思维碰撞。
实地考察或线上参观:如果条件允许,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印章博物馆或者通过线上虚拟参观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刻章艺术的文化魅力。
现代应用分析:探讨刻章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在书画作品、文化礼品中的运用,分析其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内涵。
《刻章艺术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刻章艺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教授学生刻章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刻章的基本技法,如阴刻、阳刻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提高学生的耐心和专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刻章工具和材料的正确使用。
阴刻和阳刻的基本技法。
引导学生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刻章作品。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刻刀的力度和角度,以达到理想的刻制效果。
帮助学生在刻制过程中处理细节,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刻章艺术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等基础知识。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刻章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刻制印章,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的设计和创作思路,相互交流学习。
四、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刻刀、印石、印泥、砂纸、铅笔、橡皮等。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展示台等。
教学课件:包含刻章艺术的历史、技法、作品欣赏等内容的 PPT。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展示一些精美的刻章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刻章的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刻章的艺术特点。
(二)知识讲解(15 分钟)
介绍刻章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通过 PPT 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刻章作品。
讲解刻章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刻刀的种类、印石的选择等,并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详细讲解刻章的基本技法,包括阴刻、阳刻的特点和操作方法,结合图片和简单的示例进行说明。
(三)教师示范(10 分钟)
教师在展示台上现场示范刻制一枚简单的印章,边刻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强调刻刀的握法、用力的技巧以及如何避免错误。
(四)学生实践(45 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或文字,用铅笔在印石上进行初步设计。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设计和刻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刻刀。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5 分钟)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印章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进行展示。
组织学生相互欣赏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总结(5 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刻章的历史、工具材料、技法和学生的实践情况。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刻章,提高自己的技艺。
六、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枚更复杂的印章。
推荐相关的书籍、网站和展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刻章艺术。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刻章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刻刀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度适中的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善篆刻的金陵胡文季老先生赠我名章一枚,是汉白文二字印,左右分布,材质虽普通玉石,然方寸之间,其书法、刀法、章法气韵怡然,风骨颇佳,把玩再三,爱不释手。
说起印章,记得有一个记载印章来源的神话传说很有趣,汉代纬书《春秋合成图》:“尧坐舟与太尉舜临观,凤凰负图授尧,图以赤玉为匣,长三尺八寸,后三寸,黄玉检,白玉绳,封两端,其章曰:‘天赤帝符玺’”。虽然神话传说给印章的诞生增加了某种神秘的色彩,且不足为信,但也让热爱印章艺术的人们平添了一份乐趣。
其实中国的雕刻文字,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从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一直到如今的政府公章、单位公章、书画家印章,无一不是熏染着刻字艺术的演变与革新。
明朝万历五年进士屠隆先生,在他的小品文《印章》中将印章的刻制过程与心得跃然呈现在纸上,“近刻玉章,并无昆吾刀‘蟾酥’之说,惟用真菊花钢煅而为刀,阔五分,厚三分,刀口平磨,取其平尖锋头为用。将玉章书篆文,以木架钤定,用刀随文镌之,一刀弗入,再锲一刀,多则三锲,玉屑起矣。但不可以力胜之,则滑而难刻。运刀以腕,更置砺石于旁,时时磨刀,使锋芒坚利,无不胜也,别无他术。”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先生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锐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
文人之间以印章为题的诗词也非常有意思。北宋大诗人、词人、书法家黄庭坚写过《戏赠米元章二首》,其中“我有元晖古印章,印刓不忍与诸郎。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元晖继阿章。”相传,黄庭坚藏有一方古印,是汉代的铜质官印,上面镌有“元晖”两个篆字,已经有上千年历史,非常珍贵,为了表示对米芾大儿子米友仁(小名虎儿,善行书)的喜爱,就把这方印送给了米芾,还建议他以印上的印文取为米友仁的字,传递了一段米黄之间书法大家友谊的佳话。
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刻章艺术的成功案例:
北京琉璃厂西街的张国瑞:他是张氏篆刻的第三代传人,其家族在琉璃厂西街胡同的小平房传承中国传统篆刻技艺近百年。张国瑞的祖父张樾丞曾接到新中国开国大印的设计任务,父亲张幼丞参加了原料粗加工工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张幼丞成为印刻此届奥运会中国印的中流砥柱;而在2020年疫情期间,张国瑞用一方两公斤的章料,刻下“天佑中华”四字,向奋战一线的人员致敬。他们祖孙三代的印刻技法一脉相承,炽热的爱国之心更是世代相传。
曲阜林前社区与孔府印阁:林前社区受儒学浸染,村民普遍从事木雕、篆刻、汉服等,其中篆刻技艺尤为出众,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孔府印阁积极触网,2008年首先在淘宝开设篆刻店铺,打破了销售的地域局限,搭建了平台并吸纳众多匠人。近年来,借助直播的东风,其印章生意越发红火,每天能生产1.2万至1.5万枚印章。孔府印阁还打造了50多个直播间、30多个直播账号,不断创新产品形式与内容,推出100多类富含创意和国潮元素的文创产品。同时,公司帮助社区篆刻师傅开设、管理线上店铺,带动了大量就业。例如张国亮是孔府印阁的首席篆刻师,已有30多年从业经历,其女儿张梦溪受父亲影响也从事相关工作,负责运营,父女间的交流也促进了篆刻内容的创新。
温州的篆刻发展:温州市文联、温州市书协通过连年举办“方介堪奖”篆刻大赛、开设名家讲座等方式,推动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他们坚持传统与创新结合,吸引年轻一代进入篆刻队伍。在全国第九届篆刻作品展览中,温州有6人作品入展,占浙江省入展数量的四分之一,彰显了温州作为书法名城的强劲实力。此外,温州还通过举办书画篆刻培训班、开展各类主题书画篆刻作品展赛等活动,提升群众对书画篆刻艺术的兴趣,促进了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
广州西关的项颂秋:他生于刻章世家,14岁开始入行,61年时间刻过的章超过5万枚。其叔公项信南是清末广州金石篆刻家,父亲项少南也颇有名气,三代人给不少名人政要刻过章。项颂秋的拿手绝活是叠字章,国内能刻的手艺人屈指可数。虽然如今公章多采用电脑刻印技术,但一些客人因特殊需求仍会找他,如刻花体英文、定制图案或中文字库没有收录的文字等。2015年,他获评“岭南文化艺术工艺师”。承德刻章|承德刻章公司|承德刻章店
刻章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古埃及,人们就开始使用刻有各种象形文字的印章,用以标记所有权、身份以及事务的有效性。
而中国的篆刻艺术,迄今也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它兴起于先秦。殷商时代,人们已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称为甲骨文),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或鉨,玺为在玉上刻制的,鉨是金属上刻制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从此鉨就废而不用了,这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的规制。
秦代时,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
篆刻发展到唐、宋、元时期,处于衰微阶段。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基本分家,使得篆刻艺术走起了下坡路。不过,元末时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作治印材料,石料成为理想的制印材料。
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复兴时期,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其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作用。文彭是文征明的儿子,他发现“灯光石”冻石可作治印材料并加以倡导,此后石材被广泛应用。此后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众多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繁荣景象。直至近现代的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
在古代,印章具有实用功能,是权力和凭证的信物,也能反映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而随着时间推移,篆刻逐渐成为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它将书法的笔意、绘画的构图和刀法的雕刻神韵完美结合,在方寸之间展现出万千气象。
其他新闻
- 阿坝刻章|阿坝刻章公司|阿坝刻章店 2024-11-26
- 昆明刻章|昆明刻章公司|昆明刻章店 2024-11-26
- 揭阳刻章|揭阳刻章公司|揭阳刻章店 2024-11-26
- 邯郸刻章|邯郸刻章公司|邯郸刻章店 2024-11-26
- 菏泽刻章|菏泽刻章公司|菏泽刻章店 2024-11-26
- 昌平刻章|昌平刻章公司|昌平刻章店 2024-11-26
- 黄冈刻章|黄冈刻章公司|黄冈刻章店 2024-11-26
- 沧州刻章|沧州刻章公司|沧州刻章店 2024-11-26
- 阜新刻章|阜新刻章公司|阜新刻章店 2024-11-26
- 玉树刻章|玉树刻章公司|玉树刻章店 2024-11-26
- 宜宾刻章|宜宾刻章公司|宜宾刻章店 2024-11-26
- 潍坊刻章|潍坊刻章公司|潍坊刻章店 2024-11-26
- 平凉刻章|平凉刻章公司|平凉刻章店 2024-11-26
- 漳州刻章|漳州刻章公司|漳州刻章店 2024-11-26
- 衢州刻章|衢州刻章公司|衢州刻章店 2024-11-26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未提供
- 联系人:邓先生
- 手 机:19720188539
- 微 信:19720188539